“一千多个日夜欧维策略,我来来回回不知道多少次了,有时候早上来、中午来、晚上再来,来这里就像回家一样。”站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二楼的玻璃幕墙前,凝视着远方的遗址,杭州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童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从开工建设到主体验收,再到展陈完工,整个团队齐心协力,我的电脑里存了几千张照片,记录着它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历时两年多,它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玉架山遗址的发掘,发现了由六个相邻的环壕组成的良渚文明完整聚落。2012年4月13日,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目于2017年1月列入省级文保单位。当初,收到主持玉架山考古博物馆的建造任务时,蒋童勋百感交集,既觉得非常自豪,又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想在遗址保护范围带里新建建筑,条件是非常严苛的,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许多博物馆的选址与真正遗址之间都隔着很远的距离。但是在国家、省市及各审批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所有人凝心聚力,一起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建成了浙江省首座考古博物馆。”蒋童勋告诉记者。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以\"以玉为媒,间架为山\"为设计理念,采用地景式建筑布局,营造丰富的间架空间。沿街两侧似耸出地面的山岩,造型简洁有力;面向环壕的一侧如被掀起的山麓下挖出的历史宝匣,低矮错动,富有雕塑感,以此巧妙呼应遗址的发掘过程。
欧维策略
外立面及内空间材料采用天然莱姆石,使其整体看起来就像一块古朴温雅的白玉。“建筑外立面石材选样时,我和设计师多次专程奔赴福建水头镇石材选样,那里是全球最大的石材基地。我们通过精挑细选,确定了莱姆石。莱姆石是几亿年前海底下的岩石、岩屑和贝类及珊瑚等其它冲积物经天气及地壳变动积聚形成的结晶石。它偏白的色泽,温润的质感,比较贴近玉的材质,看起来与良渚文化的玉器非常契合。建造博物馆每一块石料的尺寸、形状都是3D建模,在福建切割好运过来的。” 蒋童勋介绍。
整个建设与设计过程充满了匠心与巧思。蒋童勋与记者分享了其中的几个亮点:中央大厅吊顶高精度安装超大尺寸石材蜂窝板,石材之间不收缝,可以达到更好的吸音效果,在大型空旷空间,几乎听不见回声。而大量“无柱空间”,为场馆使用及后续展陈带来很好的空间体验感和展陈布设的便捷性。
二楼玉架山展厅创新采用“实物+实景”式体验,大家看完展厅文物实物后,能通过透明玻璃看见不远处的遗迹实景。“这完全颠覆了常规博物馆的设计,因为一般博物馆展厅里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量,是不允许设窗的。为了实现‘实物+实景’的构思,我们努力保留了这个设计方案,在二楼玉架山展厅使用安全性极高的超大自承重防弹玻璃幕墙,既能确保人员和文物安全,又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
“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使用年限标准是50年,博物馆则是100年,所以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建设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将会是一座屹立百年的建筑。”蒋童勋笑着说,“我希望未来20年、50年、80年,一代又一代人会走进这个博物馆,都能感受到这种跨越时空的美感。”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